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合集(套装共36本)”,囊括了李济、费孝通、梁思成、陈从周、侯仁之等大家之作,中英双语,从中华思想、中医、建筑、历史、经济、外交等不同角度带你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国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不得不读的经典大家之作。
内含书目:
中国文明的开始-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安阳-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西潮-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乡土中国-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燕园文物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中国文人园林-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汉英对照)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2018)
北平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论集
中国哲学简史(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中国禅宗史(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
不够知己(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龙须与蓝图-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实业计划-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
在彼处-大使演讲录
独陪明月看荷花:叶嘉莹诗词选译
胡适英文文存(一)(中国文学与社会)
胡适英文文存(二)(中国哲学与思想史)
胡适英文文存(三)(民族危机与公共外交)
中医文化关键词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3)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4)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5)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6)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7)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8)
《中国文明的开始(博雅双语名家名作)》一书中由中国考古学泰斗李济讲述震惊世界的殷墟发掘,带你探究20世纪中国伟大的考古传奇,解密千年前中华民族人种起源之谜。美国出版后十年间加印五次。
《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是第一部以西方语言写就的全面介绍圆明园历史和现状的专著,含丰富的珍贵照片及原创手绘;以生动的文字重现这座万园之园的生机,带领读者一同领略它的建筑之美,感受它的盛衰荣辱。
《中国文人园林》(汉英对照)是“现代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文章而成,其中包括奠定作者20世纪中国园林大家地位的《说园》五篇。本书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对园林史的研究,阐述了中国由来已久的精深造园史的特性,讲园林,但又超越造园本身,讲述了中国园林与中国诗文、绘画、书法、昆曲、建筑和居住者日常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
《燕园文物》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燕园文物、古建。燕园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明朝米氏的勺园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众多皇家、贵族和私人园林、府邸先后兴废于此。20世纪以来,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又先后在此处进行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所以燕园的文物、古建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别名梓室、梓翁。同济大学教授,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著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梓室余墨》等。
侯仁之(1911—2013),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以及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历史地理学方法论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代表作有《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文集》、《北平历史地理》等,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等。
注:用手机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或微信搜索“读书资源地”即可关注哦!
部分摘录:
1919年,中国局势飘摇动荡,当时政府领导者大总统徐世昌、国务总理钱能训,以及“安福国会”幕后领袖段祺瑞等多方势力激烈斗争、鱼龙混杂。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五四运动爆发。政治局势的混乱、土地产权的变更反而使得燕京大学购买校址有了更多的可能和选择。1912年溥仪退位,民国政府按照优待皇室条例保全了一部分皇家地产,但是还有很多地产要么被收归民国政府而维护不力,要么属于落魄贵族等待被出手,这为燕大的校址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
燕大先后找到了约十处可能的选址地块,在锁定燕园之前,大概还有两处较为中意。
一是“月坛庙地产”。1919年初,燕大看中了一块叫“月坛庙地产”的地块,大概就在今天的月坛公园附近,离今天的教育部也不太远。司徒雷登一度认为这块地与他心目中的校址接近,并且认为政府会帮助他们说服地块中的农民卖掉土地。然而,燕大很快发现:一方面,政府的法律程序没完没了,各个机构之间互相推诿不作为;另一方面,外国人在华的活动变得越发敏感,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把土地卖给外国人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虽然司徒雷登已经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董事会汇报了这块地并得到了认可和授权,但是一段时间过去,购地仍无丝毫进展,司徒雷登也几近绝望,不得不放弃。
二是“动物园地产”。1920年初,冯玉祥的客卿王铁珊与基督教会走得较近,他为燕大找了一块新地,位于西直门外,在当时的农事试验场西侧,大概就是当初傅恒三子福康安贝子的私人园邸“三贝子花园”的继园,【3】也就是现在动物园的位置。在司徒雷登眼中,这块地的位置和景观都是很动人的,这至少一百亩的土地,索价15,000墨西哥鹰洋,他已决定并托付王铁珊帮助办理这块地的购买事宜。然而,五四运动之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将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皮公然卖给外国人,这可能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也可能引发一场动乱。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园地产”的购买计划又夭折了。
在城里的购地计划已经接连挫败,燕大的眼光也开始投向城外更远的地方,司徒雷登曾在回忆录中感慨:“几个世纪以来,京城的外省官吏需要为他们的家族成员准备墓地,便从城外购买地皮。北京的近郊到处都是这类互不相关的私人坟地,很多都破败失修,找不到原地主。”【4】在近郊买不到土地,就不得不扩大寻找范围,说起来,司徒雷登注意到海淀的睿王园还是因为用庚子赔款建的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一天,我应几个朋友之邀到清华园做客。有个朋友对我说:“你为什么不买我们对面的那片地?”我朝那边看了看。那块地正好在去颐和园的马路边上,离城有五英里;因为交通便利,所以比原先看好的几处地点离城更近一些,而且景色也十分迷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西山,那里到处都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宏伟庙宇和宫殿。这个地方原先是清朝一个亲王废弃的花园,现在是陕西督军陈树藩的避暑山庄和祠堂。我们认识的一名中国官员说他可以帮我们设法买下这块地。不久后,燕大董事会和托事部批准了我们选的这个新校址。第二年夏天,我特地去陕西见了陈督军。他对此非常有兴趣,以六万银元的售价把这块地产卖给了我们,并捐出卖地的三分之一钱款作为奖学金。起初买的一片地有四十英亩,以后我们又逐渐买下了附近几个荒废的花园和空地,使总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四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