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
tianlangTianlang  2021-03-08 10:00 天浪书屋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无常的博弈 陆一 pdf-epub-mobi-txt-azw3
书名:无常的博弈 :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作者:陆一
格式:EPUB/MOBI/AZW3
标签:证券 今日 纪实
ISBN:9787542668844

内容简介: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案例。

在国内有口皆碑、国际上信誉卓著的万国证券,为逃避误判大势导致的巨额亏损,在收盘前8分钟,利用规则的漏洞,巨量砸盘,使上海证交所代号为327的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瞬间大幅下挫,引发市场剧烈波动,也将自己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者穿过重重迷雾,在不断访谈各方当事人的基础上,结合对数千份、数百万字档案资料的细致考证,以场景再现、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等,生动还原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本书全面修正了之前版本的史料缺失、遗漏与当事人的记忆差错,是迄今为止关于327事件最接近历史真相的纪实之作。

作者简介:


陆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研究者,FT中文网专栏作家。退休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1988年获首届“上海十佳记者”称号。

曾参与创办专业刊物《上市公司》,担任编辑部主任10年。先后出版了《球籍——一个世纪性的选择》《闲不住的手——中国股市体制基因演化史》《谈股论经: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辨误》《陆一良心说股事——你不知道的中国股市那些事》等著作。

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无情的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天浪书屋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字“暗号”,获取验证码。
注:用手机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或微信搜索“读书资源地”即可关注哦!

部分摘录:


时间倒转回8年前……

1987年上半年,每天下班时,在上海紧靠着苏州河南岸的南苏州路,总会见到一个外表斯文、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人,拎着一个硕大的公文包,悠闲地由东往西从外滩慢慢走向西藏路……

他就是几年后在上海滩大出风头的证券界闻人管金生。

那一段时间,管金生刚刚在欧洲读出两个硕士,想去剑桥读博士未成。他被召回到原单位上海国际投资咨询公司后基本没事可做。

20多年后,管金生对笔者回忆起那段难得的空闲日子:

我本来是忙惯的人,朝九晚五停不下来。而那时我每天坐车上班,下班没什么事,也没有加班加点,就溜溜达达从外滩走回西藏路附近的家,这中间要经过苏州河几座桥。时间长了就发现在桥口有人在交换国库券,见得多了我就发生兴趣,就和他们攀谈,最后还用10元钱和他们换过一张国库券。我慢慢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告诉我:我们这里还不算多,在静安寺那里人还要多。后来我也到静安寺那边去看了,杨百万就是在那里认识的。

他想,这和当年西方在梧桐树下交换东印度公司股票不是差不多的事情吗?

其实当时在上海四川北路、虬江路口就有一个黑市,有些人急于用钱,就拿国库券跑到那里按面值打六折抛出,票贩子悄悄收进转手以七折再抛出。这便是人们称为“六进七出”的国库券价格。在一些小卖部或个体烟摊上,也挂出了收购国库券的牌子,被上海人称为“打桩模子”。

而管金生说到的杨百万,其实是当时上海滩另一个名人,大名叫做杨怀定,因为倒腾国库券赚了大钱,个人资产一下子上升到7位数,所以江湖人称“杨百万”,真名反而用得很少。多年以后,他是这样说起他如何开始炒国库券的——

我是1988年2月28日辞职的,响应政府号召,自谋职业。开始我并没想到要做国库券买卖。我看到《新民晚报》上一篇报道,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我就给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写了一封信,问上海报纸登的是否确有其事。人行温州市分行回了一封信,盖着公章,答复确有其事。我就想钞票不存在上海了,存到温州去。当时利率温州实际上高达16%—18%,上海只有5.4%,我有2万元本钱,每年利息就是3000多元。我辞职时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元多。我想这样不就可以不要上班了嘛。当时想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上海报纸又登了消息,说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我是读过《子夜》的,晓得这里面肯定会有“花头”,所以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就去了。别人都不敢买,我买进。结果下午老百姓明白了,开始有人抢着买进。银行利率每年5.4%,国库券三年期,年利率超过15%,为啥不买?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我就抛掉。

很快,我发现全国8个试点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中国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我又开始做国库券异地买卖。可以讲,国库券异地交易是我开创的。我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差价可以大到每百元国库券超过10元,利很厚。啥地方穷,啥地方就更便宜。最早国库券是摊派的,老百姓拿在手里急于兑现,打八折80元抛售给银行,而银行缺乏资金,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元,一下子就用完了。我带着现金去买进,当地银行把我当救星一样。银行给我的价钱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价起码十几元。靠这2万多元,出去一趟起码几千元进账,本钱快速膨胀。其实当时国务院有文件,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上海执行政策最好,从来没有低于面值。我就以100多元抛给上海的银行。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那时我日日夜夜全国各地跑,现在面孔这么黑,就是那时晒黑的。

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tianlang
Tianlang 关注:0    粉丝: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发表评论

表情 链接 私密 格式 签到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